首页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Search
1
《水调歌头·辛丑初春再登允升塔》
566 阅读
2
上海 全球顶级 古董级老六堡品鉴会 2018.12
483 阅读
3
七律· 与友谈史言及近代彭德怀刚猛直言乃唯一者也深夜读史掩卷感赋
474 阅读
4
三口居士:常见茶类寒凉温热属性一览 (2013-04-01 09:53:04)
346 阅读
5
【定制茶品商城】 lxlb.net 来些六堡
343 阅读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登录
/
注册
Search
六堡茶·三口居士 彭庆中
累计撰写
19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62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六堡茶茶道美学
六堡茶历史文化
六堡茶核心产区
六堡茶制茶工艺
六堡茶交流茶聚
六堡茶茶品分析
六堡茶诗文光影
六堡茶品鉴审评
六堡茶定制茶品
页面
关于
推荐
来些六堡【三口居】定制茶品交流
搜索到
125
篇与
的结果
2022-10-15
夏日炎炎 饮六堡茶真味 (2011-09-07 00:14:30)
夏日炎炎 饮六堡茶真味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彭庆中【三口居士】/文http://blog.sina.com.cn/sankoujushi 进入夏天,天气一下子炎热起来。饮茶的方式也随之改变。除了平日与茶友间围坐,以功夫茶小杯品饮的形式旨在闲谈外,更多的是大壶泡饮。其实,盛夏季节,以大壶泡饮,更能领略到六堡茶的另一番风味。 梧州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一年之中,高温炎热的季节颇长。而且,由于梧州的气候、水土以及饮食习惯所影响,梧州人或者是外地来梧州居住的人常感觉到特别容易“热气”(上火),因而,在梧州街头巷尾,凉茶颇受欢迎,梧州凉茶也渐渐远近驰名起来了,据说还成为一个特色了。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界真的很奇妙。就如同中国古老的哲学“相生相克”所揭示的道理一样,产于“易于热气”的梧州的六堡茶就属于偏凉性的茶,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而同属黑茶的普洱茶(熟茶)却是偏温性的,很多北方的茶友喝普洱茶,就反映说喝多容易“上火”。 据笔者个人经验,六堡茶则往往起到“清热祛湿”的作用,饱食之后饮可助消化,空腹饮之清理肠胃,颇感舒畅。功效就像梧州凉茶一样。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消暑解渴,生津清润,确是不错。 梧州六堡茶驰名于省、港、澳以及南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方。这些地方和广东省、香港、澳门的气候与梧州较为相似,也是较为炎热的,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则更是以“湿“和“热”著称。一位老中医说过,六堡茶非单清热、祛湿,而且“正气”、“醇和”,“凉”而不“寒”,“和”而不“削”。适合老年、中年乃至青年人饮用。凭借着这些特色,六堡茶在这些地区受到欢迎就非常必然了。 从前,六堡茶在广东和港澳这些地区兴盛的时候,人们都很少采用现在这种“潮汕功夫茶”式的小杯泡饮。而是用大瓷壶盛上开水,撒上一把六堡茶,泡上几个小时,等茶凉后,以大瓷杯或海碗盛之,一仰而尽,畅快淋漓,浑身舒泰。或许,这就依稀可见当年六堡茶的真味了。 不过,怎么泡饮六堡茶才能达到如此效果?则有必要探究一下,夏天该如何泡饮六堡茶。 一般而言,由于平日我们习惯了先洗一下茶,不妨先用盖碗洗润一下。之后,根据我们要喝的六堡茶种类而论,如果是厂家所产的经过沤堆工艺的六堡茶,则需注意投茶量不应太多,浓了苦了都不好喝,也不能泡太久了。如果是农家六堡茶,则需要泡久一些,有些老茶婆和粗老的中茶,就起码需要泡三四个小时,等凉了再喝,也别有一番风味。
2022年10月15日
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一篇旧文章:煮饮六堡茶果壳 (2011-04-24 07:44)
煮饮六堡茶果壳三口居士(彭庆中)/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一直以来,听说过六堡茶除了常规的老茶婆、中茶、茶谷之外,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品种,如茶巴、蜂窝茶、茶花蕾、茶果壳等,只不过,除茶花蕾得品尝过外,其他因甚是少见,一直无缘一饮。 这天,在鸳江丽港的六堡农家茶展示馆,遇上六堡农家茶协会的会长黎坚斌和副会长黄超,有缘一试六堡的茶果壳所泡的茶,也有所收益。煮饮茶果壳的渊源在六堡民间茶果的壳用做饮用始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也并非每家每户都用茶果壳饮用。据一些老茶人说,从前,茶农大都很穷,就如《蚕妇》一诗中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中所说的一样,省俭的茶农大都不舍得将可以换钱的茶谷、中茶等自己饮用,所以,大多都是制作老茶婆或是这种茶果壳来饮用。 据黎坚斌说,六堡民间一直就有用老茶可治病的传统说法,所以,六堡茶农多有在家中存放着一些茶叶的习惯。有老茶婆、茶谷,也有部分的茶果壳,茶果壳耐放,经放置数年,往往更有“沉香”,与老茶婆等都不同,备受到茶客追捧。不过,单纯这样以盖碗或壶泡饮,茶果壳是不会很有味的,是以,必须烹煮才会“出味”,不过,如此“煮茶”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据笔者向一些六堡茶发烧友中了解到,口感醇和风味独特的茶果壳的煮饮这两年来颇受一些茶人的欢迎。特别是一些品质好、存放了一定时间的茶果壳,有着很独特的沉香,汤色红透如琥珀,味道甘醇,韵味悠长,别有一番风味。 据资料显示,茶果壳含有木质素、茶皂甙、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物质。其中茶子壳含有28.4%缩戍糖、8.7%茶皂甙是比较高的。煮饮茶果壳有讲究茶果壳的茶好不好喝,茶果壳本身的品质、年份是一个方面,而煮饮的用器、方法和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煮饮茶果壳可先用清水将果壳清洗干净,特别是放置了一定年份的茶果壳更须清洗去浮尘,一般可用温水冲洗几遍即可。 据六堡的老人介绍,六堡农家煮茶用的是一种叫“茶急”的粗陶茶煲,现在已难觅踪迹。其外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煮中药的茶煲,但又颇有差异,煮饮农家老茶婆和茶果壳等都可以使用。 平日泡茶用铸铁壶烧水,其水的味道会有所改善。但如果直接用铸铁壶来煮茶果壳,煮出的茶汤水会偏黑,而且茶汤越煮越深。所以,最好选择陶瓷类的器皿来煮茶,煮饮花茶的玻璃茶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难忘茶果的风味前几天,在一次在近郊农家煮饮茶果壳的体验中,深深地体会到茶果壳独有的风味。 在农家的院子,一个小炭炉,一个瓦煲,一桶山间清水。很朴素的一切,却自有其自然清新之气。炭炉的火不大,煮茶刚刚合适。据有经验的茶友说,猛火煮的茶不好喝,先中火煮开,改文火烹煮,比较合适。 茶果壳是几年的陈壳,比想象中容易“出味”,改慢火后,便隐隐闻到茶香了。而且,通过这次煮茶,发现茶果壳很“耐煮”。 用的杯子也是中等的“茶碗”(较之平时用的小杯而言)。茶果壳茶的汤色红中带褐色,隐约有一种特殊的茶香,很内蕴,茶味醇和而回甘。跟平时喝的茶叶茶不同,却又是另一种“茶味”。细细品来,竟是别有洞天的一种新的感觉。不由得想,原来可以有这么一种“茶味”的。 这些天天气较热,试着将煮好的茶,以大碗盛着放温凉了,到村头田间走走之后,回来仰头一口喝干,顿觉全身舒泰清润,齿颊余香,非常爽快。就如感受到六堡农家上山下田回家,喝上一口农家六堡茶那种淋漓、畅快。心底里不由得衷心地赞叹六堡劳动人民发现和利用茶果壳煮茶的聪明智慧。不过,夏季或秋初的茶果,个头小,味道足,如能找到有十多年陈放的那个味道,喝了难忘啊!而且,特别耐泡,喝上一百几十道都可以,很神奇!
2022年10月15日
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当年旧文:选六堡茶有门道 (2011-03-26 19:07:51)
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这是茶友之道、论茶之道、业界之道德,喝之让人愉悦即是好茶 选六堡茶有门道彭庆中(三口居士)/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何选购六堡茶,确实是一门学问。目前,市场上有两大类六堡茶,即现代工艺六堡茶(多直接叫六堡茶或厂家六堡茶)和传统工艺六堡茶(也叫传统六堡茶或六堡农家茶)。按传统工艺生产六堡茶的六堡茶现在茶友多简称农家茶,其实更应该将其命名为“古法六堡茶”,规范工艺,以利于推广营销。 这两类茶无论从工艺、外形还是口感都存在着较大差别。传统六堡茶从外形来看,条索粗壮,黑褐,重实,汤色较现代工艺加工的六堡茶浅一些,甚至一两年的呈现绿黄色、橙黄色,但茶味较浓厚。按现代工艺加工的六堡茶,外形匀称,紧细,色黑褐,汤色深红,内质浓厚,口感醇和。 选购哪种六堡茶更适合自己,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不单看干茶,还要多试验,合适自己的才是好茶,用心品茶、用口选茶。 怎样选呢?不妨先从外到内,先看外观,再闻茶香,品茶汤。眼看,鼻闻,口尝,找到合适自己的茶。一泡茶,经过开汤试饮,喝起来舒畅通达,觉得是一种享受,没有让你感到不适,那估计这款茶适合你了。 口感好是首要标准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辨别茶质的优劣,品茶确也有它的学问所在。 饮茶是消费,是为了享受其美味。茶中如果有非正常而使人厌恶的滋味或气味,而这类滋味和气味,不管是源于毛茶原料、加工不正常或保存受污染等等因素,都不会被人所接受。因而加工正常并保存良好是好茶的基本要求。而加工正常主要指采摘、鲜茶存放、杀青工艺、揉制、干燥、后发酵等等工艺的规范。 饮茶的目的,是为了生津润喉,并从中享受香甜醇美,使喉咙滋润顺滑而舒适。因此,回甘快而强烈,生津润喉度高,而且香气浓而纯,滋味正而厚,喝着口感好、舒服,便基本成为茶友们认定好茶的标准。 很多茶友对制茶工艺很熟悉,这对于挑选茶叶确有一定帮助。他们往往讲求茶叶的品种、选料的优劣,还有毛茶也讲究采摘的时序,如社前、雨前、明前、夏茶、秋茶等分类,六堡茶在茶叶等级、制作工艺、存放时间、存储环境等多方面,都也有很大的学问。不过,这么多从技术层面上的分类,其实只是为了制作出更优秀品质的茶。作为消费者,了解这些当然更好,不过即使是最好的选料、最好的工艺、最佳的存储,做出来的六堡茶还是必经用口品尝来验证,好喝的就是好茶。让人愉悦即是好茶随着六堡茶被市场广泛认同,厂家多起来了,品种也多了起来,有轻发酵的风格的、有传统工艺的、有各种不同香型的,但面对风格各异的六堡茶品,何者为好?各种风格,适合各人的口味,有喜欢轻发酵的铃兰香,有喜欢陈茶的木香,有喜欢六堡茶特有幽幽的槟榔香,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笔者以为,能让品者愉悦的茶,即是好茶。好茶,说复杂,也很复杂。很多讲究,如从茶树品种、茶青等级、采制季节、制作工艺,保存环境等等方面来评判一个茶的优劣,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喝着,感觉好,让人愉快,就是好茶。 一泡好茶,是通过茶汤来体现的。茶汤,细而分之,有色、香、味三各方面。推而广之,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道理也是一样的,好茶,总是相通的。 我们说茶的好与不好,茶汤占有绝对的分量。茶汤的好坏就等同于茶之优劣。其他诸如干茶条索、形状、干茶香气等等指标,可以供我们可以辅助手段来判断茶的好与不好。 有茶友说,苦味是人们都不喜欢的,有苦味怎么还会有好茶呢?其实,关键还在于这个苦,还应细分为让人“苦后回甘”的可转化的苦、苦而不化的苦。 品质很好的普洱生茶、古法六堡茶(农家茶)、绿茶,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涩,但苦在口里,会很快转化为甘甜生津,会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愉悦,这便是好茶。但如果单纯的苦不化去,犹如苦丁茶那种苦,或者是苦持续到最后,或是我们平日说的“苦尾”,让人品饮中觉得不快,觉得难受,那么不管商家怎么巧舌如簧地推销,你都要不为所动,远离这些不好的茶。好茶应具“色香味”说一泡六堡茶好,笔者认为应该是指这个茶在色、香、味三个很基本的方面让人愉悦,之后,方能称之为好茶。 一泡好茶,冲泡开来,新鲜绿茶有清新的绿,看着如春天般的新绿,让人心旷神怡,六堡茶、红茶如红酒般的红亮通透,闽南乌龙茶有黄绿澄明,即使是白茶,其浅浅的绿中微黄,都是一般的醉人。好茶的茶汤汤色,会让人看了,有愉悦之感。 而如果一泡六堡茶,冲泡开来,像酱油的颜色,其色黯哑,黑而浑浊,则无论如何,即使是甚少喝茶的新手,也都会知道这茶,好不到哪儿去。 好的绿茶如龙井、碧螺春等,比之上好的铁观音,从香型来看,一个是清香扑鼻,令人愉悦,而上品的铁观音,兰香满室,丰韵悠悠,何尝输于绿茶呢?比较起闽北乌龙中的水仙、肉桂、大红袍,其火香浓烈,岩骨花香,又何尝不是让人愉悦呢?再比较起其他茶种,道理是相通的。 一泡好的六堡茶冲泡开来,必然是有令人愉悦的茶香,无论其是兰香、木香、槟榔香或什么香型。如果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如杂香、霉味、“吭”味,又或窜有其他香皂味、油漆味、汽油味,必然不会是好茶。 说穿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泡好茶,“色香味”三方面怎么可以有让饮者觉得不快的杂香杂味呢?传统的评价体系一款六堡茶在“色”、“香”、“味”这三个方面,给人的感受基本上可以很完整地评价一个茶。六堡茶历来有“红、浓、陈、醇”几大特点,说的正是色“红”、香“陈”、味“浓、醇”这三个方面。其实,六堡茶原有的“红浓陈醇”中,也不是一出产就具备的,经过沤堆工艺的六堡茶在出厂不久,“红、浓”或许有了,但“陈”是显然没有的,“醇”更是应借助时间的。 有一些资深茶友在评价六堡茶的“红、浓、陈、醇”的四个方面中,加入了“甘、香、爽、滑、清、凉”六个字,可以更好地评价六堡茶,但这些评价可能是“更高的要求”,更适合针对有一定年份的老茶,特别是古法工艺的六堡茶,不能推而广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有些茶友提出的增加几个字,这些“指标”在某些茶品会有,比如有些在六堡农家茶中会更为突出。“甘”、“香”是颇有道理,好茶回甘,是指口腔喉头中的余韵。六堡茶历史上有神秘的槟榔香,而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六堡茶也出现了一些特有的典型的香,如木香、药香、樟香、兰香等等。口有余香,确实也是六堡好茶的指标,原来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如果单纯强调“红、浓、陈、醇”而不重视“香”的话,显然是有所欠缺的。厂家所产的经沤堆工艺的六堡茶也可具备“香”这个特点。 “爽”、“滑”这两项中,“爽”往往与工艺关系更大,有数年的茶也可具有“爽”的特点,“滑”则非一定的年份不可。而后面的“清”和“凉”,则是对原料和工艺都有一定要求,这样的特征,古法六堡茶(农家茶)或许会比较明显,现代工艺六堡茶更明显体现“温”、“醇”“和”这样的口感。因此,这“甘、香、爽、滑、清、凉”几个指标应该有所侧重。好茶之妙:茶气和茶韵 评价一款茶的好坏,有一个评价标准:“质、形、色、香、味、气、韵”七个方面,确实,前面几个方面还容易理解,但后面的“气”和“韵”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往往会觉得难以捉摸,一款真正上品的有年份的六堡茶,在“茶气”和“茶韵”都应该有优秀的表现。而一个上品好茶,真正的好,往往也会在“茶气”和“茶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关于茶气,众说纷纭,有些人往往将其与“茶香”混为一谈;也有很多人觉得非常神秘,归入气功经脉之类,说得如真气游走、神乎其神;更有人归入玄学一类,误人误已;事实上,也有很多资深茶人,是能够体会、能够感悟到茶气,却无法以言语表述。因此也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如何理解茶气和茶韵,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描述品茶的静态思维,加入时间轴的概念,茶气,就是在品饮过程中,从茶汤一开始进口,到人体充分感受到茶汤滋味的时刻,茶汤所表现的所有因素包括茶汤感,温度、茶香、茶味等给人的综合感觉。就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给你感觉器官刺激的综合表现。尝到茶气足的茶时,茶友往往有为之一振的感觉,“茶气”之奇妙可见一斑。而“茶韵”呢,则是这个品饮过程的后半部分(包括咽下阶段),这些茶汤的各种感受综合其他品茶因素(甚至会结合环境因素,如光影、音乐等)给人感官上的感受,由此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由之产生的更为高层次的境界,称之为茶韵。茶韵往往跟一个人的品茶经验、修养等等有关联。正因为这个“茶气”、“茶韵”一般难于理解,也往往不好把握用之于品鉴六堡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茶气”“茶韵”表现优秀的六堡茶是好茶。 民间有句谚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饮食习惯,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则偏爱辣的,更有地区上的差别,川人喜辣中带麻,湘人则最喜咸辣,所谓众口难调,烹调如此,品茶也一样,有人偏爱茶的芳香,有人钟情茶的甘醇,有人或许喜欢茶的清苦,饮茶习惯也是因人而异。有这么个说法:“廉、敬、和、美乃茶之四德,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这既是茶友之道、论茶之道,衡量茶的标准、也是业界的商业道德,适合顾客口味、消费水平的茶才叫好茶,而不是价格贵的茶才是好茶。”
2022年10月15日
1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当年旧文: 探寻六堡茶神秘“槟榔味” (2011-04-14 21:44:49)
槟榔味作为六堡茶最为神秘的特色成为了茶友们经久不衰的话题探寻六堡茶神秘“槟榔味”文/彭庆中(三口居士)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 一直以来,六堡茶以其神秘的“槟榔味”而闻名,关于槟榔味,据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源于“苍梧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说起六堡茶,说起六堡茶的茶味茶香,大家总免不了说到其神秘的槟榔味。槟榔味这个说法是六堡茶特有的,其他茶则未有提及。不过,即使是喝过很多六堡茶的茶友,说起这神秘的槟榔味,仍难免各持己见、各有看法,而这槟榔味作为六堡茶最为神秘的特色,也成为了茶友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槟榔香、槟榔味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味道?到底是槟榔味,还是槟榔香?什么样的六堡茶会有槟榔味呢?六堡茶的槟榔香、槟榔味的形成到底是取决于茶青还是取决于工艺、存放呢?这些话题,不妨探究一番。曾以“槟榔味”而驰名 带着对六堡茶神秘“槟榔味”探究的执著,笔者走访六堡镇的一些老茶农,向老茶人们请教起“槟榔味”。 在老茶人的口中,笔者得知六堡茶有“槟榔味”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而且,“槟榔味”、“槟榔香”两种说法皆有。不过,一位老茶人的一句话,让我得到启发:“槟榔香不就是槟榔味么,是一样的么?”确实,在粤语环境中,我们平日说的“香”和“味”经常不太严格区分(按说是嗅觉闻的是“气味”,“香”属于气味。味觉尝的“味”是指味道。),比如,人们说的“臭一股‘味”其实是指“气味”而不是指舌头品出来的味道。而特别是梧州地处粤语地区,人们在日常的白话中两个词的混用更为常见。“槟榔味”有可能是指品尝槟榔的味道,也可能是指槟榔的香味,或者两者相混。 现已九十高龄的老茶人李旭秋说,他小时候已经听到过六堡茶有“槟榔味”了,这种说法流传下来,估计可以追溯更为久远。因此,说“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闻名,是比较可信的。据六堡农家茶叶协会会长黎坚斌说,他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过六堡茶有“槟榔味”,并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闻名远近。 六堡镇老茶人陈振东还解释说,从前六堡农人家结婚嫁娶,为讨个“好意头”,不能少了“槟榔”(有宾郎之意)。据六堡镇乡香诗社社长林旭南回忆,以前六堡当地也是吃槟榔的,但吃法与湖南、海南、台湾都不同。六堡不产槟榔,甚少生吃,所吃槟榔大多是干货,是从茶船古道运出茶叶后,靠纤夫从拉回的茶船里,与茶农生活日用品一起带回的。六堡人吃槟榔是吃槟榔肉,将果肉切成八瓣,放于小碟中,有客来访,与茶一起,作为待客之道,来客自行取用,就如同今天有客来访吃瓜子一般。正是这样的吃槟榔、奉茶迎客的习惯,六堡人古时候就很清楚槟榔的滋味,也很容易将茶与槟榔味联系在一起,用槟榔味来形容六堡茶,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茶汤里感受槟榔味那到底“槟榔香”是怎么样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槟榔香”,本人专门买过各地不同的槟榔来品尝、比较,了解这个“槟榔香”。有湖南槟榔、台湾槟榔和海南槟榔,但令人却很是失望的是,现在商场里卖的槟榔几乎都是经过后期加入香精味料制作的,根本感受不到槟榔的原味,而且,各地所吃的多是槟榔的果壳,不是吃其果肉。 就此问题问过一些湖南和海南的网友,他们都是说这样才好吃。其实,新鲜的槟榔就这样直接吃是不好吃的,味苦而涩。但当我就“槟榔的香是怎么样的”问及这些朋友,他们都迟疑着答不上来。有的网友说,新鲜的好像是有青青植物的香,几乎没有其他香气的,。他所说的就是我们平日说到的“臭青”。 笔者跟包括贺州、广东、天津和马来西亚以及梧州本地的茶商、茶人就这个“槟榔味”问题进行过多次探讨,他们很多是接触过较多种类的六堡茶的,包括农家六堡茶和黑茶工艺的厂家六堡茶,可谓资深茶友。一般而言,茶友们大多赞同槟榔香不是指嗅觉上闻到的香,而是在口腔中感受到的一种气味和味道的综合。一位远在天津的茶友“漠北孤烟”也认同有槟榔味的六堡茶的“茶味表现为一种类似咀嚼槟榔后产生的滋味。” 但就具体“槟榔味”更像一种什么味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就表现出分歧了。因为把一种味觉结合嗅觉的综合体感用文字表述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且,从古人用“槟榔味”这个词来类比,在今天我们普遍很少吃槟榔的情况下,估计要把这个味道说清楚,并不容易。 现在茶友对槟榔味有多种说法,有茶友觉得陈年茶谷的味道,跟药店所售槟榔肉的味道有类同,认为这就是槟榔味。有茶友觉得,槟榔味是一种与烟味很相似的味道,甚至他觉得,槟榔味甚至是烟味转化而来的。也有茶友觉得陈年的厂家六堡茶就有槟榔味,其味道表现为比木香更淡而雅,比较悠远绵长。 探讨茶之味,必须得喝。并以多种茶样相比较、筛选、鉴别,笔者跟资深茶友方先生、孙先生等众多茶友用过非常多的茶样来探究过这个槟榔味。很多时候是对比着嚼食山槟榔的果肉来试茶,通过多次的试验,大家的看法趋向一致。以至于有时候一泡茶冲泡出来,大家都脱口而出:“这,就是真正的槟榔味!”通过反复多次试验,笔者更获得了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 1.槟榔味有多种,有淡雅、有浓郁、有清幽、有暗香之别。但大同小异,茶汤甜而甘与茶香相融,很和谐,很舒服,很让人愉悦,满嘴生香,香和味层次很丰富,下颚会有酸软生津的感觉,令人很是享受。 2.一款有槟榔味的茶,如果不是长时间摊晾,其干茶有一种很隐约的干香陈香,但要很仔细分辨。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干茶辨出这个茶有否槟榔味。 3.有些茶的槟榔味在洗茶时即可通过涌起的茶香闻到,但须分辨有几种“瑶香”、“烟香”跟其很相似,但其实不同。有些茶则在冲泡三五道甚至在七八道之后,才隐隐现出悠悠的槟榔味,其为清幽类。更有茶汤是在嘴里醇厚,槟榔味不明显,但在咽下茶汤的同时,才感受到其悠长的槟榔味,是为暗香类。 4.经验丰富的品鉴者能辨出槟榔味与“瑶香”、“烟香”等截然不同,但我们试图让一些少接触六堡茶的人品尝,有人会误认为有“烟味”,故其相似之处。 5.烟味与槟榔味共存时,可以分辨得出,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深茶客,更易于分辨其与烟味的不同。 6.有一种茶香味近似于槟榔味却不是,初学品茶者或者一般消费者往往会混淆,须注意分辨。其茶香茶味表现比较张扬,香烈而飘,而真正的槟榔味则很纯正、沉而和谐、清雅。两者间最大区别在于茶韵,真正槟榔味其茶韵幽远,回味甘长。 7.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有槟榔味。 8.一款好的有槟榔味的六堡茶,其槟榔味会非常持久,数十道泡下来即使是茶汤颜色很淡了,但其槟榔味依然不弱。陈茶六堡茶才有“槟榔味” 我们研究过多个有槟榔味六堡茶的茶样,通过比较分析其干茶、茶汤、茶底,我们大致上可以分析怎样的茶会有“槟榔味”,其与什么因素有关。首先,有槟榔味的六堡茶大都很耐泡,茶味很足。按经验分析,这些茶的可溶内含物如茶多酚等物质非常丰富。而这些茶品内含物丰富与否是和其茶树品种、管理都有很大关系的。 我们翻看比较过不少茶样的叶底,可以看到这些茶大多叶张肥厚,从品饮的角度来看,按茶友的话就是“茶味浓、茶气很足”。一般而言,野生茶或野放茶的茶多酚含量会高些,台地茶、茶园茶一般叶张较薄些,茶味也淡些。而且,从大多数有槟榔味的茶叶叶张的大小和大约的轮廓中,可以大致推断这些茶叶应是出自六堡镇原种茶树种群。 虽说六堡茶有以“槟榔味”驰名的说法,但并非每一种六堡茶都有“槟榔味”,这点为大多数茶友所认同。其往往在茶芽茶谷、中茶粗茶之类的茶中容易出现,在老茶婆中,是甚少见的,但笔者也偶然碰上过,可见世事无绝对。有槟榔香的老茶婆或是夹杂了部分霜降中茶,或其叶总体不算老,革质化不太明显,工艺也与常规老茶婆不同,因此与老茶婆中常见的“熟果香”、“罗汉果香”等香型都不同。 通过多次的试验,许多老茶人也都提到,六堡茶中的陈茶老茶才有“槟榔味”,新茶是少有“槟榔味”的。这点也基本成为茶友们的共识。换言之,经过一定时间的陈放,六堡茶中才有出现“槟榔味”的可能。 要出现“槟榔味”,这个茶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还必须具备其他要素,如其制作工艺、存储的环境等等,后发酵中的菌类种群的差异是最为关键的。但是选用茶青种类、选用茶青的老嫩程度也会影响到槟榔味的形成。几个因素缺一不可。这就比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每种六堡茶都有“槟榔味”。
2022年10月15日
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10-15
二十多年前填的一首《满庭芳·品茶》(2011-04-13 22:28)
满庭芳·品茶彭庆中(几年前填的一首词)纷扰繁华,业缘苦乐,梦觉世事如棋。烟村斜柳,流水涤尘丝。但撷心茶一瓣,浮沉了,名利嗔痴!烹茶也,清泉松下,卧听彩云飞!依稀,茶马驿,故园春雨,古道天涯。采千年气韵,万里关陲,揉作酽香醇厚。拈花笑,相与知谁?吃茶去!大千沙界,尽在这三杯!============================【词谱】白香词谱【韵书】词林正韵
2022年10月15日
1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11
12
13
...
25